博世中国陈玉东:仍受缺芯困扰 9月缺货30万控制器

双登电池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23日报道“从去年开始,我基本上很少出席论坛,不是不敢去,而是一去就会被围追堵截,什么原因?缺芯。”9月23日,在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上,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从昨天中午到后,下午就被四家客户围着问什么时候交货?都在问第四季度的交货,实际上9月份我们缺货30万台(VCU),(供货情况仍然)非常严峻。”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未来将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陈玉东提到,“软件定义汽车”,是“跑”在合适的芯片和控制器(VCU)上,博世是主力的VCU供应商,但因为疫情等多维复杂因素的影响,芯片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2022年,博世全球实现787亿欧元销售额,其中汽车业务占58%达到453亿欧元。这样的产值排行,让博世在过去十几年一直位于全球零部件排行榜中的榜首。同时,博世202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2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6%,汽车业务占比75%,非汽车业务占25%,包括工业技术、能源与建筑技术以及消费品。消费品领域,博世生产的家电产品包括厨房电器、冰箱、洗衣机等,以博世和西门子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运营。

“博世是一个最得益于竞争的企业,竞争使得我们不敢放慢速度,竞争使我们跑得更快。”

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数字化以及更加生态化地转型中,面向未来,博世也在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方面广泛布局。“在电气化领域,我们走得比较快一点,除了电芯以外,博世的解决方案涵盖从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以及燃料电池,我们在中国都有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博世涉足两轮车、轿车以及轻卡、重卡等等,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电气化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博世研发了很多智能底盘、转向的产品。目前的明星产品iBooster+ESP®组合是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最主要的智能制动产品。同时,博世在半导体领域提供了非常多的传感类半导体,以供在气囊控制器、车动态控制当中的应用。此外,博世也为智能汽车提供很多热管理系统+VCU+执行器+传感器。

面向中国,去年以来,博世在中国成立了燃料电池合资企业,在武汉布局了转向机的制造和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建成以后会是我们在中国最主要的转向机试验基地和设计软件开发基地。”

陈玉东坦言,博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很多担心。

“首先是芯片,最担心的还是芯片供应。对博世来讲,博世既是一个芯片的生产厂,也是最大的芯片使用者、采购者。”博世希望国内的芯片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并坚定不移地研发车规级芯片,“(芯片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希望各芯片企业能够在中国做更多,也希望鼓励国际大厂来中国设厂。”

目前大部分国际芯片大厂在中国只是做封装,博世希望有更多的晶圆厂、封装厂来到中国。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一辆车目前的芯片数量大概从500片到3000片。平均来讲,博世本身的芯片在全球每辆车上只有17片,剩下的几百片都是相关使用芯片数量。“主要VCU里面用的芯片大概是750片,其中绝大部分700多片都是采购来的,主要来自于前十大半导体公司。目前,芯片短缺使半导体业和汽车企业失衡造成(车企生产)短缺,每个月基本缺少30万的控制器,造成很多车企不能完成任务,在这里非常抱歉,各位主机厂完不成任务我们有很大的责任。”

第二,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希望各个新能源汽车企业平衡市场和创新的关系,希望大家遵守基本的商业逻辑,太长时间不挣钱的发展是不合适的,希望能够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平衡商业的运营。”

第三,希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政策方针之一,只有知识产权被保护了,大家的创新热情才会更多。希望在资本方以及企业都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

第四,希望能够吸纳和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尤其是软件人才。目前博世在无锡、上海、广州设立了独立的软件研发中心,服务于博世旗下各个板块。“博世在中国有超过55000员工,研发人员有8850人,这里面30%是软件人才,希望软件人才的比例尽快上到50%以上,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最后,陈玉东建议能够更加迅速地开放商务互访,“大家都知道像我本人已经三年多没有到国外看一看,我们公司的高管也是三年多没有到中国来,希望我们顺利召开二十大以后能够逐步开放国际交流,使得我们能够和国际友人一起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